- · 鲁迅研究月刊版面费是多[01/26]
- · 《鲁迅研究月刊》投稿方[01/26]
- · 《鲁迅研究月刊》期刊栏[01/26]
鲁迅生前与郭沫若对骂,为何死后郭沫若却说“(2)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针对创造社和太阳社的无端攻击,鲁迅、茅盾等人进行了强有力的反批评。 1929年5月,鲁迅在燕京大学的演讲《现今的新文学的概观》中,无情地嘲笑了创
针对创造社和太阳社的无端攻击,鲁迅、茅盾等人进行了强有力的反批评。
1929年5月,鲁迅在燕京大学的演讲《现今的新文学的概观》中,无情地嘲笑了创作社的革命文学观念与创作。
他说创造社所提倡的,更彻底的革命文学这也禁、那也禁,“无产阶级文学”,只不过是个“题目”罢了。
接着,他又批评郭沫若的作品《一只手》,说其中的内容是革命者革命之后失去了一只手,所余的一只还能与爱人握手,未免“失”的太巧……,说到底,《一只手》还是个“穷秀才落难,后来终于中了状元,谐花烛的老调”。
1932年8月,鲁迅更是在《上海文艺之一瞥》中直言郭沫若是“流氓+才子”。
这里鲁迅之所以给郭沫若加上了“流氓”的关键词,与郭沫若的出身其实有一定的关系。
著名作家闻一多曾说过,读书人在儒道之外,还有一个“匪气”。
匪气、流氓气、痞子气,“三气”相通,它们都来自底层的江湖社会。
一般官宦之家出身的读书人,是接触不到这“三气”。若是家道中落,破落士大夫家庭的孩子倒有可能染上“三气”。
就比如破落官宦家庭成长起来的周氏兄弟,平时文质彬彬,一旦逼急了,也会露出“流氓”的一面,鲁迅自己就很明显。
但郭沫若跟他不同,郭的“流氓气”是天生的。他的父系历代经商,还贩卖过鸦片。
这一遗传基因使得郭沫若一生都带商贾气,有冒险赌博的胆魄,又有畏惧权力的怯弱,更有投机取巧的机敏。
虽然双方的“骂战”,常年不休。但在鲁迅先生去世后,无论是郭沫若还是其他创造社的成员,都已被鲁迅崇高的人格魅力所折服,纷纷为其举行哀悼。
毕竟,嘴上的“骂战”,最终也只是停留在“嘴上”。
当时还在日本的郭沫若,连夜写了《民族的杰作——悼念鲁迅先生》的悼文,指出鲁迅的死,是“不可测算的重大损失”。
接着,他又用日文写了《坠落了一个巨星》的悼文。这两篇悼文中都对鲁迅以高度的评价,表达了他对鲁迅的崇敬之情。
1936年11月3日,中国留学生在日本东京日华学会举行悼念活动,郭沫若也匆匆赶到现场,题写了一副对联:“方悬四月,叠坠双星,东亚西欧同殒泪;钦诵二心,憾无一面,南天北地遍招魂。”
1937年,郭沫若由日本回国,他先后写了三首悼鲁迅的诗,成为拥护鲁迅的主将。
到了晚年,郭沫若甚至为自己曾以“杜荃”的笔名骂过鲁迅而感到羞愧。
因此每当有朋友问他是否用过这个笔名的时候,他总是吞吞吐吐地说:
“我用过杜衡、易坎人……的笔名,杜荃我记不起来了”。
当然,无论是鲁迅还是郭沫若,都是中国近代最伟大的作家之一,鲁迅更是在历来“作家排名”中稳居第一,这一点毫无争议。
无论是从其作品的文学性、革命性、启发性还是其他方面,鲁迅都是近代文人中水平最高的,骨头最硬的,是无可置疑的伟大思想家和革命家。
参考文献:
《鲁迅、郭沫若“笔墨相讥”史实再探》刘卫国
《鲁迅为何骂郭沫若》许纪霖
《从一首无题诗谈鲁迅和郭沫若之关系》陈南先
《鲁迅全集》第四卷
《鲁迅全集》第五卷
文章来源:《鲁迅研究月刊》 网址: http://www.lxyjykzz.cn/zonghexinwen/2021/1130/57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