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鲁迅先生会说:“人们往往会讨厌和尚,

来源:鲁迅研究月刊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年04月11日 02:56:39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在近代中国,人们最为熟悉的文人当属鲁迅了,此人作为中国近代的文化革命人,用自己的笔唤醒了无数沉睡的中国人。新中国建立之后,他的很多作品都成为了经典佳作,因此如今的

在近代中国,人们最为熟悉的文人当属鲁迅了,此人作为中国近代的文化革命人,用自己的笔唤醒了无数沉睡的中国人。新中国建立之后,他的很多作品都成为了经典佳作,因此如今的教科书中,有着许多鲁迅的作品。在鲁迅的一生中,说过无数经典的话语,其中便包括了一句话:“人往往憎和尚,而不憎道士”。那么,为何鲁迅会发出这样的一句感慨呢?

鲁迅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,文学家,他原本学的是医,但是看到了麻木不仁的中国人之后十分感慨,于是弃医从文,用自己的文章唤醒沉睡的中国人,因此他又被誉为民族的脊梁。

鲁迅在《小杂感》中说出了“人往往憎和尚,而不憎道士”的话语,但是却没有多做解释。鲁迅为何如此说,文坛中争论不休。对此,人们认为最为可能的解释是,鲁迅用这句话来讽刺自私的中国人。

我们都知道,佛教是一种外来文化,但是却在中国大地上落叶生根,最终成为中国三大宗教之一。在佛教之中,人们信仰普度众生的理念。佛教中人,需要戒酒戒色苦行,最关键的地方在于,佛教之人会选择牺牲自己,度化世人。

但是,对于求佛之人而言,他们拜佛大多不是为了修行,更不是为了帮助他人,而是希望佛祖能够保佑自己。而这,与佛教的理念并不相符,因此鲁迅用“憎和尚”来讽刺贪图名利的中国人。

而对于道教而言,这是一种中国土生土长的文化,最能反映中国人的心态。道教追求的是天人合一,顺势而为,长生不老,也就是说,道教最终都是为了自己更好的发展而去修行的。因此,道教带着自私自利之心,但是却也符合众人的心态,因此世人往往“不憎道士”。

不过,遇到事情的时候,这两种宗教却表现出了与他们的理念不同的态度,“乱世时,和尚关门避祸,道士下山救人,盛世时,和尚开门纳财,道士隐居山林”。

由此可见看来,世人之所以不喜欢和尚也不是没有的道理的,毕竟道士愿意为了世人的未来而努力,而和尚却只想到自己的发展。因此,鲁迅之所以说“人往往憎和尚,而不憎道士”,也可能是为了告诫世人,需要在乱世之中学习道士的精神,为国家的未来而努力。

参考资料:《小杂感》


文章来源:《鲁迅研究月刊》 网址: http://www.lxyjykzz.cn/zonghexinwen/2022/0411/588.html



上一篇:《天下月刊》翻译群体的中国文化译介
下一篇:哪里能找到以前老报纸的内容

鲁迅研究月刊投稿 | 鲁迅研究月刊编辑部| 鲁迅研究月刊版面费 | 鲁迅研究月刊论文发表 | 鲁迅研究月刊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鲁迅研究月刊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