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· 鲁迅研究月刊版面费是多[01/26]
- · 《鲁迅研究月刊》投稿方[01/26]
- · 《鲁迅研究月刊》期刊栏[01/26]
知网最新回应:在研究整改方案,不是一两天能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据长江日报报道,12月17日,武汉青年学者梅杰致电中国知网讨说法,得到的答复是:在研究方案,不是一两天能解决的,每天忙到零点。 80后学者梅杰,长期研究现代文学、儿童文学、
据长江日报报道,12月17日,武汉青年学者梅杰致电中国知网讨说法,得到的答复是:在研究方案,不是一两天能解决的,每天忙到零点。
80后学者梅杰,长期研究现代文学、儿童文学、地方志,在《文学报》《新文学史料》《鲁迅研究月刊》《现代中文学刊》等报刊上发表学术文章200多篇,其中C刊20多篇。
12月13日,梅杰转发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报道《作家陈应松:准备起诉收录了我300多篇文章的中国知网》到朋友圈:“我也有100多篇,谁帮我打?”不少同行留言支持梅杰维权。
梅杰通过中国知网检索发现,他以笔名“眉睫”发表的文章就有90多篇被中国知网收录,单篇文章最高下载量达800余次,但无论是中国知网还是期刊,从未与他签过授权协议。如果加上署名梅杰的文章,他共有100多篇文章被中国知网收录。
中国知网工作人员电话中告诉梅杰,大意是:目前他们的主要精力是在研究整改方案,这是个历史问题,也是整个行业都面临的问题,不是一两天就能解决的,需要慢慢去整改,最近每天都加班到零点去处理这个事情。
梅杰现还在考虑如何维权。他说:“我的大多数文章都是以笔名发表,要证明作者是我本人,需要一一联系期刊和当年的编辑,整个过程就很漫长,如果期刊不配合,那更麻烦。花费这么多时间、精力甚至金钱,最后的结果也不好说。”
>>>相关报道
【九旬教授状告知网,胜诉获赔70多万】
长江日报12月7日首发报道《100多篇文章被中国知网擅自收录 九旬教授维权全部胜诉获赔70多万》,连日来引发广泛关注。
89岁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退休教授赵德馨,把论文领域的平台巨头——中国知网给告了。原因是后者擅自收录他的100多篇论文,老先生没拿到一分钱稿费,自己下载还要付费。
赵教授最终全部胜诉,累计获赔70余万元。中国知网不再收录他的文章,已收录的也全部下架。
长江日报记者12月8日独家对话了赵德馨教授。老人说:“中国知网必须要改革,不能输了官司就下架我的文章。”
【73岁退休教授效仿老师状告知网维权】
89岁的退休教授赵德馨成功维权后,他的学生、73岁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退休教授苏少之也以同样的方式与中国知网(运营方为《中国学术期刊(光盘版)》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)打起了官司并胜诉。
中为赵德馨教授,右为苏少之教授。
苏少之教授表示,未经同意把自己的文章传上平台去赚钱,作为作者一分钱没拿,去下载自己的文章也要付费,是很不公平的。他打官司也不是为了钱,就是要个说法。
随后中国知网几乎全部下架且不再收录他的文章,对此苏教授觉得知网这种做法很“霸道”,得知跟他一起署名的年轻人的文章也被下架了之后,他觉得挺愧疚的。
【知网回应:诚恳接受各界批评,向赵德馨教授表示诚挚歉意】
12月10日,知网发文回应“赵德馨教授起诉中国知网获赔”相关问题的说明,文中向赵德馨教授表示诚挚的歉意,并表示会积极同赵德馨教授沟通,妥当处理赵德馨教授作品继续在知网平台传播的问题。
【赵德馨回应知网道歉:应拿出整改措施,而不是停留于表面】
12月10日晚,中南财经政法大学89岁退休教授赵德馨就中国知网发布的《关于“赵德馨教授起诉中国知网获赔”相关问题的说明》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:“就这个问题本身,他已经道歉了,态度还是可以的。”老人表示,希望知网之后能拿出具体的整改措施,真正拿出诚意去解决问题,而不是停留于表面。
从2006年开始搜集文章,到现在十几年过去了,维权已经融入成赵德馨生活的一部分。他笑称,自己是湖南人,耐得烦、霸得蛮。
除了搜集自己的文章,他还为维权这件事情写了一本40多万字的书。书中涉及到怎么投稿、发表、选择学术期刊。在写这本书过程中,他更感到工作成果应该得到保护,积极产生了法律意识,还买了一本《著作权法》来学习。
但赵德馨也告诉九派新闻,自己并不希望知网垮台,只希望知网改革。
文章来源:《鲁迅研究月刊》 网址: http://www.lxyjykzz.cn/zonghexinwen/2021/1218/58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