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· 鲁迅研究月刊版面费是多[01/26]
- · 《鲁迅研究月刊》投稿方[01/26]
- · 《鲁迅研究月刊》期刊栏[01/26]
鲁迅与藤野先生:分别29年后,他们曾有一次见面(2)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从这段话可以看出,鲁迅弃医从文的结果实是他觉醒以后的必然结果。但做了“必然”选择后的鲁迅,心里依旧有一丝犹疑,这丝犹疑自然来自他的恩师藤
从这段话可以看出,鲁迅弃医从文的结果实是他觉醒以后的必然结果。但做了“必然”选择后的鲁迅,心里依旧有一丝犹疑,这丝犹疑自然来自他的恩师藤野先生。
近30年后,昔日的那丝犹疑成了他心结一样的存在,以至于,他经常性地想起一直联络不上的藤野先生。在文章里,他曾这样讲述自己这一心结:
“但不知怎地,我总还时时记起他,在我所认为我师之中,他是最使我感激,给我鼓励的一个……”
后来,这个心结还慢慢变成了鲁迅的精神力量,在《藤野先生》里,他对这力量曾有过这样的描述:
“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,书桌对面。每当夜间疲倦,正想偷懒时,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,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,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,而且增加勇气了,于是点上一支烟,再继续写些为‘正人君子'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。”
那么,鲁迅如此看重的藤野先生,是否也如鲁迅对他一样,几十年后依旧“念念不忘”呢!与鲁迅分别后,藤野先生又究竟经历了什么呢?要解开这些问题的答案,得找到鲁迅昔日学医时的同学小林茂雄。
小林茂雄,是鲁迅在仙台医专的同班同学,后来成为了医学博士。上学期间,他和鲁迅关系很好,所以毕业后,他们偶有书信往来。
小林茂雄曾公布过一份他保存的鲁迅在1905年春季升级考试的“成绩报告单”,单上所列鲁迅各科成绩为:解剖59.3、组织73.7、生理63.3、伦理83、德文60、化学60、物理60。
从小林茂雄保存的这份成绩单来看,鲁迅7门功课平均分65.5,在142人中名列第68名,妥妥的中等生。
鲁迅去世后,小林茂雄还做了一件和鲁迅有关的事,他曾专程写信给藤野先生,信里,他详细讲述了鲁迅的相关,他还特地将鲁迅所写的《藤野先生》翻译成日文寄给了藤野先生。
此时的藤野先生早已不是高校医学老师,他此时是故乡福井县乡下一家诊所的坐诊医生,他平日的工作,便是给附近的贫穷老百姓看病。
小林茂雄得知藤野先生现状后才恍悟:难怪他和鲁迅等同学都遍寻不到他的身影,原来,他竟隐居一般地到了乡下坐诊。
那么藤野先生何以会从一个高高在上的“高校医学老师”,沦落成一个乡下诊所医生呢?这个问题的答案,实际就在鲁迅的文章《藤野先生》里。
鲁迅这篇文章中透露的很多细节都表明:藤野先生有“亲中倾向”,若非如此,他又何以会在鲁迅被污蔑考试成绩作假时,主动出面为他澄清呢?
中国人尚且认为藤野先生有“亲中倾向”,日本人就更加如此了。也正因此,抗日战争爆发、中日成为敌国后,他因为“亲中倾向”遭受了极大的争议。最严重的时候,他的长子竟与他形同水火。
仙台医专并入东北帝国大学后不久,藤野先生就被学校以资历不够等原因解除了职务。之后他只得去东京进修临床外科,并最终沦落到只能在乡下开诊所的境地。
小林茂雄的信件被送到藤野先生手中后,他感慨万千,当晚,他便提笔给小林茂雄写了回信。
在回信里,藤野先生再次回忆了鲁迅和自己当年的故事,他也讲到了自己对鲁迅格外好的背后原因,他说:
“我在少年时代,曾向来到酒井藩校的野坂先生,请教汉文,感觉尊敬中国的圣贤之外,对于那边的人也非看重不可……不问周君是何等样的人,在那时前后,外国的留学生恰巧只是周君一人。因此给帮忙找公寓,下至说话的规则,也尽微力加以协助,这是事实。”
从藤野先生的这段话便可知,藤野先生对那边的人(中国人)确实格外“看重”,这也是他对鲁迅格外关照的背后原因。
他还特别指出,自己对鲁迅好,实际并非是针对他个人,他是在用对鲁迅好的方式,来表达他对来自于中国的这个“道德先进国”的人的敬意。他写道:
“忠君孝亲这是本国的特产品也未可知,但是受了邻邦儒教的刺激感化,也似非浅鲜,因此对于道德的先进国表示敬意,并不是对于周君个别的人特别的加以照顾。”
从这段话也可以看出,藤野先生确实有“亲中倾向”,而他之所以如此的原因,他在前文提到的信里也说明了:“少年时代,因学中文而对中国的圣贤敬仰,继而对来自中国的人,也格外看重。”
文章来源:《鲁迅研究月刊》 网址: http://www.lxyjykzz.cn/zonghexinwen/2022/0224/58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