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· 鲁迅研究月刊版面费是多[01/26]
- · 《鲁迅研究月刊》投稿方[01/26]
- · 《鲁迅研究月刊》期刊栏[01/26]
鲁迅与朱安的无爱婚姻,处理感情称不上典范,(2)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鲁迅、许广平及儿子 鲁迅和许广平同居,鲁母和朱安的感受截然不同。朱安失落,而鲁母却很骄傲,一来男人纳妾不算啥事,二来这意味着自己就能抱上

鲁迅、许广平及儿子
鲁迅和许广平同居,鲁母和朱安的感受截然不同。朱安失落,而鲁母却很骄傲,一来男人纳妾不算啥事,二来这意味着自己就能抱上孙子了。
朱安虽然是旧式女子,却活得很通达。丈夫和许广平同居,她很快就想开了。其实早在1914年,她就跟鲁迅说过让他纳妾,好为周家传后。当时鲁迅还说她荒谬,现在自己倒是荒谬起来了。哎!
三、死不同葬
鲁迅和朱安能够维持30年无爱的婚姻,与其说靠的是两人的忍耐力,不如说是双方的人品。他们像朋友一样相互敬重,像亲人一样相互关心。1925年,朱安慢性胃病复发,鲁迅亲自带她去日本医院诊治,一度怀疑她得了胃癌,内心深处很是不安。1934年,朱安准备把自己的娘家侄子接到北京来住,写信征求鲁迅意见,鲁迅回复说:“可请太太自行酌定。”充分肯定她作为女主人的地位。对比一下徐志摩和张幼仪,做人的差距是真大。
鲁迅不爱朱安,但却一生供养她。朱安说:“看来我这辈子只能服侍娘娘(婆婆)一个人了,万一娘娘归了西天,从大先生一向的为人来看,我以后的生活他是会管的。”尽管这场婚姻无爱,朱安却说鲁迅“对我并不算坏”。

鲁迅母亲和朱安
1936年,鲁迅在上海逝世,朱安很想南下参加葬礼,但由于婆婆年过八旬,行动不便,她未能成行,只好在家里摆上祭品,对着鲁迅像,无言地寄托哀思。

鲁迅先生塑像
鲁迅去世以后,鲁母和朱安的生活费主要是许广平负担。1943年,鲁母去世,家里只剩下她一个人了。此后,许广平虽然仍然寄钱来,但是日寇控制下的北平,物价飞涨,朱安的生活异常艰难。鲁迅二弟周作人给她支了个招,出售鲁迅藏书。当时报纸刊登了这一消息。许广平听说后,委托朋友跟朱安说,鲁迅的书不能卖,这是鲁迅的遗物要好好保存。朱安尖锐地说:“你们总说鲁迅遗物,要保存,要保存!我也是鲁迅遗物,你们也得保存保存我呀!”来人告诉她,许广平在上海被日本宪兵逮捕,饱受酷刑折磨,海婴也病了,朱安愣住了,自此以后再也没提过要卖书。
消息传出后,社会各界人士很多给朱安及生活费,但是朱安一分钱都没要,她不愧是鲁迅的夫人,尽管没什么文化,铮铮铁骨也是宁折不弯。从这以后,朱安和许广平经常通信,把许广平和海婴当作家人,多次邀他们北上同住。直到1946年,许广平才北上和师母相见。许广平后来离开北京,朱安一度非常难受。
1947年6月28日,朱安病入膏肓。鲁迅的学生宋紫佩来看她,她委托紫佩转告广平,希望死后能够葬在鲁迅身边。生不能同眠,哪怕死后才被鲁迅接受,也算成全了自己“周家媳妇”的名分!第二天,朱安孤独地离开了人间。

1947年7月29《新民报》刊载了朱安去世的消息
然而,她的遗愿遭到许广平的反对。许广平希望能在婆婆周老太太墓旁买一块地,安葬朱安。北京的亲友设法去办,但最终没能如愿。朱安寂寞地活着,死后又被寂寞地葬在了北京西直门外保福寺。后来,朱安墓惨被破坏,如今已经找不到一点痕迹了。当然,许广平死后,也没有与鲁迅合葬。
文史君说
鲁迅、朱安和许广平,都是光明磊落之人。要说有错,那也是旧时代、旧思想的错,所以没有人去指责鲁迅出轨、许广平夺爱,有的只是理解。爱情的自私使人无法顾及他人感受,但他们三人在尽量厚道,这是他们的可爱可敬之处。鲁迅死后,两个女人共同完成了保护鲁迅书稿的历史责任,因为两个女人的努力,鲁迅的精神遗产才没有散佚,否则将是中华民族的损失了。
参考文献
王锡荣主编:《上海鲁迅研究 2013 夏》,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3年版。
乔丽华:《我也是鲁迅的遗物 朱安传》,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年版。
曾智中:《三人行 鲁迅与许广平、朱安》,中国青年出版社1990年版。
(作者:浩然文史·青骢马小史博士)
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,未经授权禁止转载!
本文所用图片,除特别说明外都来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,谢谢!
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,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!您的点赞、转发、评论,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!
文章来源:《鲁迅研究月刊》 网址: http://www.lxyjykzz.cn/zonghexinwen/2021/1017/56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