鲁迅与朱安的无爱婚姻,处理感情称不上典范,

来源:鲁迅研究月刊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1年10月17日 03:09:45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一段不幸的婚姻,很多时候都是从妈宝开始的。如果鲁迅一开始不做妈宝男,坚决拒绝母亲安排的婚姻,他和朱安的婚姻灾难是否就能避免?都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,这话放他们身上再
一段不幸的婚姻,很多时候都是从妈宝开始的。如果鲁迅一开始不做妈宝男,坚决拒绝母亲安排的婚姻,他和朱安的婚姻灾难是否就能避免?都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,这话放他们身上再合适不过,洞房就是他们的活死人墓,墓中祭奠着的,是四千年的旧中国。
朱安与鲁迅
一、生不同眠
朱安的家族是浙江绍兴有名望的大族,是鲁迅本家叔祖母玉田夫人的侄孙女,说起来朱安和鲁迅家还是沾亲带故的。玉田夫人回娘家时,经常把朱安带到鲁迅家。少女朱安眉清目秀,行止有礼,给鲁迅母亲鲁瑞留下了好印象。当时正好鲁迅的父亲去世,家境落魄,鲁瑞的三个儿子又都不在身边,总感觉寂寞,便选朱安作为自己的大儿媳。1899年,17岁的鲁迅正在南京求学,在浑然不知的情况下,就被订婚了。
鲁迅不同意,想要退婚,但是母亲认为这门婚事是自己主动向朱家提出来的,现在毁婚有损两家声誉,况且朱安若被退婚,以后就难再嫁人了。母亲刚刚失去丈夫,鲁迅是个孝子,他不忍心违拗母亲,只好说服自己接受母亲送给自己的这个“礼物”。
鲁迅故居
鲁迅虽然对这种没有爱情的婚姻深恶痛绝,但一旦应承下来,还是努力去经营。他提出两个要求:一个是朱安放足,一个是朱安去学习,接受新式教育和新式思想。遗憾的是,这两个条件,朱安都未能答应。一来,她的小脚已经定型了,不可能再放大;二来,她认为到学校上学有失体面。
1906年,鲁迅和朱安在绍兴举办了婚礼。鲁迅是新派人物,而婚礼是彻头彻尾旧式的,连新娘都是旧式的。他只是陪着家人和新娘表演了一场旧式的仪式。鲁迅心里想着:“只好陪着做一世牺牲,完结了四千年的旧账。”新婚之夜,没有春宵一刻,鲁迅是流着泪度过的,一夜未睡。第二天就搬进了书房。第四天,就撇下朱安,和二弟周作人去了日本。
婚后的鲁迅老得很快,一方面是国难,一方面是家愁,双重的压力使他拼命喝酒、抽烟,三十而立的年纪,看起来像个小老头。朱安老的也很快,这面这张照片摄于1917年,朱安才39岁前额就秃了。悲剧是鲁迅的,也是朱安的。
朱安像
二、体面逐妻
鲁迅1912年就从绍兴到了北京,他的经济状况还不错,完全可以将妻子迁来北京同住,但他根本没有这个想法。一个30岁的青年,生理的欲望是很活跃的,鲁迅也不例外。他曾跟郁达夫讲过,他寒冬腊月只盖一床薄被子,就是为了克制性欲。
直到1919年,鲁迅才将母亲和朱安迁来北京八道湾同住,一同生活的还有他的二弟周作人一家。夫妇两人终于团聚,但却分房睡。1923年,鲁迅与周作人因为家庭纠纷反目,因此打算搬往砖塔胡同住下,说是搬家,其实并不包括朱安。
朱安和婆婆及小叔子一家合影
鲁迅把朱安喊到跟前,说:“我决定暂时搬到砖塔胡同去,你是留在八道湾,还是回绍兴娘家去?如果回绍兴,就按月给你寄去生活费用。”
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,哪有搬家不带妻子的,除非他另有想法。他的想法在问话中已经表露无遗,就是希望朱安回娘家,他按月寄生活费。一个已婚妇女明明有婆家,怎好无端地回娘家去住呢?他只是不想带着朱安再过那种毫无精神交流的婚姻,他很想体面地把朱安打发会绍兴老家。这份体面,既不让自己显得过分无情,也能过分伤害朱安的自尊心。
不知朱安是否体会到了鲁迅的画外音,反正她铁了心,要做好这件“礼物”。她说:“绍兴娘家我不想去,你搬砖塔胡同,横竖总要替你烧饭、缝补、洗衣、扫地的,这些事我可以做,我想和你一起搬去。”朱安的话,道尽了一个女人的委曲求全。
北京西三条故居(朱安1923-1947年居于此)
鲁迅的朋友都知道他过着有名无实、合法却不合情的婚姻,劝他离婚。但是鲁迅了解朱安,她性格软弱,一旦离婚,很有可能走上绝路。所以,他只能将这场婚姻灾难进行到底。这既是无情,也是慈悲。
这次搬家,是鲁迅和朱安夫妻单独生活的最长的时间,没有其他人的叨扰。朱安很用心地服侍鲁迅,希望自己像蜗牛一样,一点点往上爬,总能爬到顶的。悲哀的是,她没能爬到顶,即便爬到顶了,也于事无补了。因为鲁迅和许广平同居了。

文章来源:《鲁迅研究月刊》 网址: http://www.lxyjykzz.cn/zonghexinwen/2021/1017/562.html



上一篇:鲁迅在北京居住期间借了不少钱,他真借过高利
下一篇:这部翻译作品也是出自鲁迅之手,法捷耶夫:他

鲁迅研究月刊投稿 | 鲁迅研究月刊编辑部| 鲁迅研究月刊版面费 | 鲁迅研究月刊论文发表 | 鲁迅研究月刊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鲁迅研究月刊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